肺癌患者莫要患上“恐癌症”
常常有这样一些癌症病人,当他们不知道自己患上癌症的时候还是好好的,一旦得知自己患的是“绝症”后,没几天就离开人世了。除了癌细胞,心理因素正成为扼杀肿瘤病人生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的预后与两大因素密切相关。一是癌病恶性度,二是病人心理素质。对于患了肺癌的患者,临床治疗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克服不良心理,构筑起抗癌的心理防线,这对强化自身免疫力,阻止和延缓病程的进展至关重要。
大量事实表明,癌症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信自己的康复能力,是克服癌魔的首要前提。
科学实验证明,精神因素与人体免疫功能的潜力密切相关。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使人体抗病能力大大提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极大地活跃体内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康复活力,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侵”的目的。毅力和信心还能有效地充分调动机体各方面的巨大潜能,通过调整、代替、补偿使全身各器官的功能重新趋于协调,使机体适应新的特殊环境。这就是“精神免疫”的功效。
近日,著名摄影师王刚锋“彰显生命的色彩”摄影作品在上海展开,通过摄影师的视角,捕捉了肺癌患者生活瞬间,向人们展现他们面对病魔乐观、永不退缩的精神。由中国抗癌协会等在北京、上海武汉、天津、南京、杭州等7个城市举办的“肺癌关注月”活动也同时揭幕。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支修益我国是世界第一的“肺癌大国”,肺癌又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肺癌患者不是孤独的”。只要肺癌患者勇敢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尤其是靶向药物的出现,他们就能够争取延长生存期,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