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的成员也在网上辟谣说“那个研究并不能证明两者有因果关系。并且不同的统计研究对这个相关性存在与否还有争议。”所以,媒体不严谨的传播,只是在哗众取宠、制造恐慌。
致癌物类别不同,致癌风险不同
事实上,媒体把手机误读为“致癌物”,这条“新闻”遗漏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因此看起来会很吓人。
第一个重要信息是,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质”名单上,作为“可能致癌物”,与手机同级别的还有咖啡,咖啡早在1991年就被列入名单。但时至今日,人们并未因此而停止饮用这种饮料。第二个重要信息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致癌物质所做的分类研究本身就说明,不同类别的致癌物质,其风险也并不相同,理解一个致癌物质的风险,应该看其所处的类别。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如何对致癌物质分类呢?如何评估它能否导致癌症呢?首先要做动物实验,实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比如,致癌性证据充分、致癌性证据有限、致癌性证据不足、缺乏致癌性。然后,专家们再根据这些证据,将致癌物分类。目前的842种致癌物质可分为下列五类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