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男性 > 男性保健

毒物即剂量科学解读致癌名单

导读:多年来,国内媒体只热衷于传播一个简单的结论,即某某物质被列入“致癌物质”名单,但少有人潜心解读一下这个名单,给公众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

毒物即剂量科学解读致癌名单

实际上,太阳光辐射剂量过大的地区是西藏。这是因为,西藏地区平均海拔高、大气稀薄、所含杂质和汽少、透明度好、云量少、日照时间长等,这使得照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同纬度的地区强。

一个重要的科学原则毒物即剂量

所有从事科学的人,都坚持一个原则毒物即剂量。我们不能离开剂量,孤立地去说某种物质是否致癌。

不管是“致癌”或者“可能致癌”,都一样跟剂量有关,因为得出这个“致癌”或者“可能致癌”的结论,本来就是根据一定条件下的一定剂量的试验得出来的。

比如上述的“手机可能致癌”的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对象即是平均使用手机10年以上且每天通话超过30分钟的人群。

一位科技曾说,媒体常见的说法就是“长期食用可能致癌”,这句话跟“长期在路上走可能被车撞”有点类似。这样的句式所指的物质,有可能要每天大剂量吃上几十年,才会有十万分之一患上某种癌症的可能。科学松鼠会的作者们也常说“离开剂量谈危害就是耍流氓”,就是说,是否产生危害要看该种物质的剂量。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