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并不是说一种食物中含有某种物质就一定致癌,致病还要考虑其剂量、致病条件,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你可能会说,也许一两次不会致病,但长期食用谁能保证不致病呢?确实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制定标准,标准的制定一般都会考虑“长期食用”的问题(包括照顾到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所以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一般是不用担忧的,也不用扣上毒食品的帽子。
相比致癌物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大
如今,人们认识癌症已经达到基因的层面。
众所周知,癌细胞并非身体的外来之物,第一个癌细胞是由身体里正常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的。这个基因突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致癌物质进入人体到达某器官,损害细胞促其突变,形成潜伏的癌细胞,癌细胞必须经过促癌因素的促进,才能大量繁殖,最后发展为癌症,这个过程需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也能修复细胞、杀伤癌细胞,因此,“癌症不是说得就得的”。
在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几十年间,体内可能有许多细胞发生癌变,但并不是每一个癌变细胞都会发展为癌症。有些癌细胞被免疫系统消灭了,有些癌细胞自然死亡了。是的,癌细胞也像正常细胞一样可以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