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室近年来时而会接到来自血液科的报告,反映一些患白血病患者服用过或者长期服用一种叫做乙双吗啉的药物。患者多来自边远地区,多数到专治“牛皮癣”(医学名银屑病)的私人诊所接受过乙双吗啉治疗。因该药有诱发白血病的不良反应,早在2002年国家已经明令禁止该药的生产与使用。究竟乙双吗啉为何物,请看——
乙双吗啉可致白血病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河南医学科学研究所、杭州医药工业研究所首次研制了新药乙双吗啉,该药及其衍生物乙亚胺于1982年作为治疗银屑病的新药上市。该药通过抑制人体皮肤细胞的异常分裂繁殖,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另外,临床应用报道,国内自1982~1983年对12家用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临床基本痊愈率为46.6%,总有效率90.52%。因其短期疗效好、价格低廉,在临床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国内有不少药厂被批准生产。但是自1985年以后,国内外相继出现了银屑病患者应用该两种药物之后诱发白血病的大量病例报道。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专家逐渐认识到,乙双吗啉作为免疫抑制剂能抑制dna的合成,很容易诱发白血病,作为一种细胞毒药物有着极强的致白血病作用。临床使用中发现该药在治疗银屑病时,除了对表皮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外,对骨髓的造血细胞等也有抑制作用。另外常见的毒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和肝肾功能损害。该药引发白血病的潜伏期为3个月到15年不等,因而其致病作用非常隐匿。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白血病,骨髓造血功能的丧失是永久的,不会因停止用药而发生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