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从1978年起,曾老师和一些科研人员在广西苍梧县和梧州市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跟踪鼻咽癌医学调查,他们组成的医疗小分队深入群众,开展血清普查工作,主动寻找病人。在广泛的地区调查中,曾老师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广西苍梧和梧州市的普查中,当地船民的抗体阳性率和鼻咽癌发生率都明显高于陆上居民。经过观察,他发现这些地区的野外还有很多“油桐树”。
他不禁联想到“这些外界环境中,是否存在能够激活病毒的物质呢?鼻咽癌和油桐树之间是否会有某种特殊的联系?”
在一系列追问下,曾老师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当地普遍栽种的油桐树确实是鼻咽癌的“帮凶”,每逢春季,南方雨水较多,这些油桐树的花瓣连同树叶被打落在地,经过和土壤的混合,等天气干燥后,这些混合物就从土壤里飞扬起来,散发在空气当中,而人们就从空气中将这些“促癌物质”吸进体内。
在得到如此确凿的实验证明后,曾老师随后选取了1693种中草药和植物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共发现18个科中的52种植物含有促癌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