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妇科

注意黄面婆不等于贫血

导读:实际上,两者不是同一概念,而西医贫血治疗与中医治“血虚”也不一样,贫血治疗主要是特指针对不同性质的贫血所采用的病因性治疗方法。

注意黄面婆不等于贫血

误解“黄脸婆”疑心贫血急补血

“医生,我贫血,你给我开点药补补血吧。”自嘲是“黄脸婆”的张小姐不到35岁,日前“光顾”血液科。没等医生开口她就下结论说自己“贫血”,要求医生为她把脉调理,还要调出红润的脸蛋和乌黑的头发。接诊的刘安平专家问“这可给我出难题了。你知道什么叫贫血吗?”不出所料,张女士说自己脸色发黄,有时会头昏、腿软乏力,“证据很确凿”。

这就是贫血了吗?专业的医生却不这样认为。刘安平建议她扎一下手指,先查查血常规。结果一出来,自认为“黄脸婆”的张女士却一切正常。但当医生下诊断称无需补血时,她却一脸困惑。“许多女性都自以为自己明白什么叫贫血,其实她们并不真的了解。”刘安平解释说,现在人们常说的贫血主要是西医的概念,建立在具体的血分析数据上。而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里,只有“血虚”的说法。不少人因此将之对等,并把面色不好、头晕目眩、腿软乏力、嘴唇及指甲苍白,并伴有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和月经不调等表现的“血虚”症状用来判断贫血,这种做法是不够准确和全面的。

刘安平强调,脸色不好可能跟自己先天形成的肤色或面部的毛细血管分布有更大的关系,也可能和抽烟、熬夜等不良习惯有关。而有些人经常不吃早餐,同样也会头晕、目眩、腿发软的症状,不一定与贫血有关。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