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 > 健康饮食

药材煲汤并非人人适合

导读:在她看来,煲汤切不可“道听途说”,而需有针对性的从中药材不同功效出发,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辨证选用,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方能有助于身体健康。

药材煲汤并非人人适合

在辨证基础上,确定煲汤中药材的配方。如气虚者可用参类、鸡肉类,血虚者可用当归、羊肉类,气血两虚者用归芪海参类。淮山、芡实,二药性味甘平,有健脾益肾去湿作用,煲汤时可少佐陈皮以行气,其用量为15-30克,适用于脾胃稍虚、大便软或偏烂者。沙参、玉竹性味甘平偏寒,有滋阴润肺养胃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大便偏干,另外还要根据身体的状况选择不同的中药。如果身体火气旺盛,可选择绿豆、莲子等清火滋润类的中草药。如果身体寒气过盛,那么就应该选择人参等热性中药。

二是按四季选用,养生之道,讲究四季有别。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按季而补。冬季寒冷,宜辛温热补,壮阳补肾为主,选择热补性质的原料煲成汤汁,以储藏能量,增强身体的抵抗。此外,不宜长期服用同一种汤药,需根据节气、体质变化而改变。而汤不是熬越久越好,过长时间的熬制会破坏有效物质,降低营养。最后,潘锦瑶建议,选择药材煲汤前,最好先结合医生辨证分析体质属性,再用中药膳调治不迟。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