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不少人都会在车内放上一瓶水,有媒体称,矿泉水瓶经过阳光暴晒或长时间存放在闷热高温的环境里,容易发生材质老化并释放有毒物质,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引起慢性中毒。
这是真的吗?夏天,存放在车内的矿泉水到底能不能喝?
传闻矿泉水瓶会释放有害物质
最近不少人都在转发一条类似的微博称,在夏天的高温下,车内温度有可能达到70℃以上,装着饮用水的瓶子在高温下甚至变成了葫芦状,因此就有人担心瓶子都变形了,那么瓶子里面的有害物质也肯定释放出来了。
随机采访了几名车主,他们告诉导报,夏天在车内备一瓶矿泉水很正常,但最近不少人都说在高温下,瓶子会释放有毒物质,所以放在车里的水都不太敢喝了。
而也有业内人士称,一般矿泉水瓶都含有聚乙烯、聚丙烯及微量的催化剂等成分,通常只能耐受70℃的温度。夏天车子停放在暴晒的地方,车内温度很高,矿泉水瓶经阳光暴晒后,会发生材质软化,释放有毒物质到水里。这些是真的吗?矿泉水瓶真的会释放毒素吗?
真相矿泉水瓶没有那么“柔弱”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邹友思专家告诉,所谓矿泉水瓶含有聚乙烯这种说法本来就不准确,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矿泉水瓶都在瓶底有一个“pet”的标志,合格的饮料瓶、矿泉水瓶都要求用食品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pet),这种材料之前被称为涤纶,这种材料的熔点很高,要破坏它,需要达到220℃的高温,即便是把矿泉水瓶放到开水里面煮,瓶子也只会变形,而不会释放出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