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许多学者从对恶性肿瘤致病因素的研究表明,引起恶性肿瘤的原因之一是免疫功能的抑制。临床研究也证实,忧郁、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悲哀似乎是恶性肿瘤的前兆,而且多发生在恶性肿瘤起病前一年左右。国内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恶性肿瘤病人65%在发病前一年间多次有过焦虑、失望、悲伤和抑郁情绪。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莱西曾对一组癌症患者的生活史做过调查,他发现这些患者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从童年时便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他们或早年丧母,或青年失恋,或中年丧偶,或老年失子。所有这些精神刺激,使他们变得沉默寡言,顾影自怜,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工作缺乏热忱,进而抑郁悲伤、情绪紧张、精神压力沉重。德国科学家巴特鲁施在研究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时发现,病情发生比较严重的10位病人中,有9个与绝望、孤独的心情有关。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对早期施行手术治疗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实行预后观察,结果对治疗效果表示怀疑,情绪压抑焦虑者病情常常复发且预后不良。美国一学者曾对8000名癌症病人进行调查,其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都发生在失望、孤独和其他沉重打击与精神压力频繁发生的时期。我国也有调查资料表明,许多癌症患者发病前半年有较大精神刺激,其比率超过50%以上。
心理因素为何能引起癌症的发生呢?根据目前的研究,原因主要是不良情绪能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功能。在健康人的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存在着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可能,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这些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地将它们破坏和消灭。但是,如果人的情绪或其他心理因素长期不好,则会降低体内的免疫功能,从而对癌细胞的肆虐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