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会问,有的健康体检不是同时检测与癌症有关的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吗?不错。但afp虽是一项肝癌的特异性检测项目,有助于发现早期肝癌,但其阳性率仅60%~70%,约有1/3肝癌即使已发展至晚期,afp的检测还是阴性的。至于cea检测的特异性及阳性率就更低了,当1965年cea被发现时,曾认为有助于大肠癌的防癌普查,但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cea无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不宜用此作为普查,仅可用于大肠癌治疗后的随访观察指标。在临床上,发现cea值上升,多意味着大肠癌患者可能已出现肝转移等术后复发。
2、事实上,防癌普查是一项专业性甚强的技术,是有针对性的特殊检查,其基本要求有六点①灵敏性不但能检出临床尚未出现症状的癌,而且此癌症还未发生浸润及转移。②特异性检测方法不能有较高的假阳性及假阴性。③专一性防癌普查应针对某一特定的癌症。④安全性由于防癌普查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因此检测方法应安全无损害。⑤简易性检测方法应简便易行,因为防癌普查涉及众多人群。⑥经济性防癌普查的服务对象是众多的一般群众,因此普查方法应较经济。评价防癌普查是否有效的惟一最终指标,是该癌症在普查人群中的死亡率是否下降。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通过防癌普查,肯定可以降低死亡率的癌症有两个,即宫颈癌和乳腺癌。前者主要采取宫颈涂(刮)片细胞学检查,后者则通过外科局部体检及乳腺x线摄片。美国乳腺癌协会对乳腺癌普查的经验证明,每年一次,连续普查四次后,50岁以上妇女人群才开始出现乳腺癌病死率下降的趋势,我国对宫颈癌的普查也有类似的经验。由此可见,偶尔参加一两次防癌普查,不会产生病死率下降的效果。除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宫颈癌及乳腺癌外,其他有可能通过防癌普查降低病死率的癌症是直肠癌及前列腺癌。直肠癌主要通过大便隐血试验及直肠指检。前列腺癌主要通过直肠指检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但是,由于psa检测有假阳性(有时良性前列腺肥大也可阳性)的可能。因此,美国现已规定psa检测只限于经医生推荐的患者,而一般不用作全民的防癌普查项目。另外,我国应用afp在高发区普查肝癌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日本应用x线摄片及内镜检查使胃癌的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