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言之“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医“未病”的目的及原则就是为了保证健康,延长个体生命时限,提高生活质量。所谓“未病”,或为“无病”。或为病而未发。如何“知未病”、“治未病”?定期健康体检实乃为重要手段之一。
遵循健康管理理念
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维护和改善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必须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在进行健康管理的基础上,通过针对不同个体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与医学指导,使人群或个体在健康方面达到最佳状况。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的。因此,我们对健康的维护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没有到来之前的“防患”。
筛查监测重大疾病
据统计,我国2006年城市居民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农村居民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通过健康体检可以早期筛查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重大疾病。众所周知,恶性肿瘤是威胁人体生命的头号敌人,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大都处于中晚期,此时,无论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疗效均不理想。如果在肿瘤早期亚临床阶段,运用肿瘤标记物(afp、cea、ca125、ca19-9、psa等)检测、热ct、钼靶、hp等初步筛查,结合进一步b超、放射影像学、腔镜、脱落细胞等相关检查,就可能及时发现诸如“小肝癌”、“早期胃癌”、早期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等,该阶段我们通过手术、放化疗、辅以生物治疗就能消灭它,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此外,pet/ct检查更可以确定肿瘤生长位置、生长状态、病灶性质、发展阶段以及有无远处转移,为早期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又如急性脑血管病,无论脑出血或脑梗死,一旦发病,非死即残。若在病发前通过头颅彩超tci或tcd体检初筛,必要时行血管形态学(cta、mra、dsa)等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颈部血管不稳定斑块,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便可防止重大卒中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