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糖尿病发病年龄的提前、发病率的提高,很多病人30~40岁就开始发病,有的甚至20多岁就开始发病。如果不早期严格控制好血糖,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血糖作为诊断和控制糖尿病的最主要依据,日益被重视。
血糖可分为动脉血葡萄糖、微细血管血葡萄糖和静脉血葡萄糖,有0~1.1mmul/l(0~20mg/dl)差别,餐后更明显。由于动脉血取血操作比较困难,而且病人的痛苦也较大,故一般很少采用。
静脉血vs血浆
由于静脉血便于采取,结果比较稳定,因此一般以静脉血葡萄糖水平为准。过去,一般采用全血葡萄糖水平。最近几年常采用血浆葡萄糖水平。由于葡萄糖只溶于水,红细胞含水量比血浆低,因此红细胞内的葡萄糖含量比血浆低。而且红细胞又占据一定的空间,故血球比积对全血葡萄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每当红细胞比积下降10%,血糖的数值即增加3~4mg/dl。相反,如比积增高,则得相反的结果。
若采用血浆,则没有这种波动因素。如用枸橼酸钠及氟化钠做抗凝剂,则离心后血浆含有除红细胞外的全部物质。目前各家多采用自动分析器检测血浆或血清,血浆与血清的血糖数值基本相等。若已采用全血,折算血浆含糖量时,可将全血血糖数值加15%(注意不是15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