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今年高考大军中的一员,季荣(化名)认为自己一定会考上大学。尽管脸上长着一个看起来不太美观的良性血管瘤,他从来不觉得这是一个障碍。
金秋9月,小季如愿以偿地拿入学通知书,从甘肃老家来到北京,进入自己向往的一所著名高校的医学专业。出乎意料,血管瘤竟成为他入学的“瓶颈”负责报到的老师认为他的形象不适合做医生。
这种故事并不是只发生在季荣一个人身上。近几年来,类似的故事常以这样一种程序见诸各媒体高考报名时通过体检,可在录取报到时却被高校拒之门外。而理由都是体检不符合校方要求。
看似矛盾的标准有其存在的理由。目前,按照教育部的入学体检标准,特殊专业可以有特殊要求。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它的飞行技术专业体检要求特别严格。在头一年年底开始,就对有意向报考这一专业的考生进行体检、政审,全部合格通过者才有资格报考,对于不合格的考生也做到及早通知,以免影响他们报考其他院校。
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对普通专业的体检标准有变通的权利。换言之,学校拥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