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和牛奶都是我们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最不能缺少的食物,而且牛奶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很多的宝宝都是比较喜欢喝牛奶的,主要是牛奶能有效的保证我们的健康的,但是很多的妈妈在给宝宝喝牛奶的时候都是用错了方法的,这样就影响了宝宝对于牛奶中的营养的吸收的,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说说妈妈给宝宝喝牛奶是最常犯的错误吧。
误区一:牛奶越浓越好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妈咪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如果宝宝常吃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宝宝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误区二: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许多人的“共识”。其实,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如果加糖过量,会对宝宝的牙齿不利,还有可能为宝宝肥胖埋下伏笔。
误区三:牛奶加巧克力
有人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误区四: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宝宝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误区五:用酸奶喂养婴儿宝宝
酸奶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有的家长常用酸奶喂食婴儿。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喂食他们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