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研究》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男胎前列腺发育过程中接触低剂量环境雌激素易导致将来前列腺癌的发生。
人工合成化合物“异雌激素(xenoestrogen)”,具有类似雌激素功能,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例如,二联酚a(bpa),常用于塑料和环氧树脂厂。美国每年生产超过160万磅bpa,塑料加热也会产生bpa。bpa可以高浓度渗入人体血液、胎盘及胎儿。研究人员将妊娠晚期大鼠暴露于低剂量雌二醇(天然雌激素)或bpa中发现,种早期接触雄鼠年老时前列腺易呈现癌前期病变。早期接触bpa可使前列腺对成年动物接触高水平雌二醇所致的癌前期病变敏感。这方面与人体密切相关,因为随着身体脂肪的堆积和睾酮水平的降低,老年男性相对雌二醇水平增高。研究所用的雌二醇和bpa剂量与人血清、母体血循环及胎儿中的水平接近。有报道发现bpa可从母体转至胎儿,且男胎bpa水平高于女胎。研究者称,早期接触雌激素或bpa可导致新生儿前列腺细胞中dna特定区域永久性甲基化或出现其它永久性基因标记,这一现象称之为后生程序基因重排(epigeneticreprogramming)。在这一事件中,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不会影响dna的序列或组成。某些后生程序重排会发生于调节细胞功能的重要基因位点。接触环境雌激素例如bpa或雌二醇,影响发育中的前列腺基因表达模式,随年龄增长促进前列腺疾病发生。
磷酸二酯酶(pde4d4)基因一直备受关注。研究发现pde4d4基因的甲基化导致前列腺中该基因表达模式永久性改变。正常情况下,pde4d4在机体成年后基因将不再表达。但早期接触bpa或雌二醇后,接触动物将持续高水平表达pde4d基因。在前列腺癌细胞中也能观察到这一现象。后生程序基因重排形成的甲基化标记先于疾病产生,因此甲基化可以用作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鉴定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