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虽不多见,但仍需当心
昨天上午,从、市一院等城区多家获悉,实际上,像小王这样的情况,里也时有接诊。只不过,因存在诸多诱发因素,难以断定为“手机皮炎”。
“印象中来求助‘手机皮炎’的患者不多。”市一院皮肤科专家袁皓琛告诉,在其接诊过程中,尽管有一些类似病人,但是因患者没有透露具体发病情况,光从表面上看,难以判断为手机所致,只能笼统称之为“接触性皮炎”。再加上一些患者即便出现类似情况,但并不严重,短时间内自行调整后即可痊愈,并未到诊治。正因此,以“手机皮炎”为名前来求助的患者很少见。
而据袁皓琛分析,手机长期使用后,手机结构罅隙以及表面,极有可能会附着一些致病细菌,而在炎热的天气里,接打电话时间过长,手机紧贴面部,除了可能造成细菌渗入皮肤外,手机本身的金属元素,也可能成为“接触性皮炎”的致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