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养生

慢性胃炎病因机理及治疗

导读:hp粘附作用具有绝对组织特异性,在十二指肠,甚至直肠上皮出现胃型上皮化生时,均可出现群集繁殖,相反在直肠上皮化生的胃区域,群集繁殖迅速中断。

慢性胃炎病因机理及治疗

上海消化疾病研究所,对hp做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城市农村对比研究,得到的结论是hp抗体的感染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加,农村各年龄组hp感染率高于城市,农村7岁~10岁组感染率已达56。4%,市区27。4%。农村人群的平均感染率61。6%,明显高于城市人群的平均感染率(40。5%),hp感染与症状密切相关,而与性别无关,与经济卫生状况及生活习惯有关,为粪—口传播性疾病。

肖正达医师探讨胃镜检查与hp感染的关系,269例胃镜检查者作胃粘膜hp检测,且同步对消毒后的胃镜、有关器械和操作者手套采样,作hp检测,结果发现,消毒前镜端、活检钳、清洁刷、器械管道插口和操作者手套采样标本的hp的阳性率,分别达69。51%,73。60%,81。62%,87。73%和97。72%,如消毒不彻底会引起医原源性感染,应予高度重视。

3治疗学的探讨

抑制胃酸分泌类药物其中有甲氰咪呱,丙谷胺、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等药,能使溃疡暂时愈合,但是没有消灭或根除作用,而胃酸致成溃疡的理论是片面的。铋剂类药物如得乐、德诺、胃必治等,口服疗效不佳,因为铋剂胃内形成不溶解性沉淀,难被胃肠道吸收到血液,所以药物只以杀伤病灶表面hp和游离在胃肠腔内的病原菌,但胃肠道粘膜组织和溃疡病灶组织内的病原菌仍然存活,停药10d或数月即繁殖复发。所以单用铋剂类药物也是片面的。广大临床医师研究证实,治疗hp必须联合用药,解放军157,临床研究单用庆大毒素、呋喃唑酮及甲硝唑治疗,其hp消除率分别为56。7%,75%及25%,但根除率约20%~50%,而三种药物联合用药1个月内根除率100%,溃疡愈合率为96%,炎症活动好转或消失率为94%。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分别用羟氨苄青霉素、灭滴灵、胃必治、甲氰咪呱及安慰治疗106例胃炎hp感染者,疗程2周,清除率分别依次为60。9%,40%,23。8%,4。6%及0%,胃炎好转率与hp消除率完全一致,胃必治及甲氰咪呱基本无效。赵世民报告胶态次枸椽酸钾冲剂(cbs)、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对162例消化性溃疡伴hp阳性的治疗及远期疗效观察,结果cbs对hp的转阴率为95%,显著高于甲氰咪呱23%和雷尼替丁22%,治疗近期溃疡愈合率差距不大,1年后hp阳转率三组分别为5%、100%和90%。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内科,用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证实了药物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的作用,与上述结果大致相同,只是病例数太少。有学者在体内外hp药物敏感实验证明,hp对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头胞噻吩、红霉素、甲硝唑、痢特灵等药均有一定敏感性,对铋盐(cbs、tdb)和羟氨苄青霉素或吡呋氨苄青霉素为最敏感。总之,当前认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为hp所致,机理是hp能分泌多种植物凝聚素样粘附蛋白及各种酶,另外,还分泌各种细胞毒素,因此hp具有在胃上皮高度粘附力和群集繁殖能力,所以它可无所顾忌地在胃上皮生存,破坏上皮细胞,造成炎症及溃疡,hp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只附着在胃形上皮细胞上。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