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在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中发病率最高。其特征是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脾大,血中球形红细胞明显增多和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儿均为杂合子。约10%~25%无家族史,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诊断
1.临床特征
(1)贫血、黄疸和脾大是本病的三大临床特征。贫血为轻至中度,黄疸较轻,常反复发作,多数病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脾大,溶血危象时脾脏明显增大,轻度压痛。
(2)溶血危象或再障危象常于病毒感染、劳累或情绪高度紧张后诱发。溶血危象表现为高热、恶心、呕吐、腹痛,同时贫血、黄疸加剧,脾大明显,网织红细胞增高。也可诱发再障危象,表现为贫血迅速加重,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可明显减少,网织红细胞下降,血胆红素减少,骨髓出现再生障碍的表现。溶血危象及再障危象一般7~10天后可自然缓解。
(3)胆石症可并发色素性胆石症,年长儿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