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皮肤性病

光皮癣用药需谨慎

导读:股癣和体癣在临床上都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红色斑片,大小不等,中心常自愈而形成球状,周边可稍有隆起并向外扩展。

光皮癣用药需谨慎

皮癣指的是光滑皮肤即不长毛及硬毛部位皮肤的真菌感染。发生于面部、颈部、身躯、四肢等处者称为体癣,发生于大腿内侧及臀部者称为股癣,股癣和体癣大都通过手足传播而来,部分体癣还可因接触了患癣病的猫狗传染而来,俗称“猫癣”,部分股癣可通过性生活传播而来,国外将股癣列入性病的一种。股癣和体癣在临床上都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红色斑片,大小不等,中心常自愈而形成球状,周边可稍有隆起并向外扩展。

内用药基本上都是口服,有灰黄霉素、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氟康唑、新型的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尽管有这么多抗真菌的内用药,一般不主张把它们作为皮肤真菌病的第一线疗法,除了药价高,价量低,久服有一定副作用之外,还要注意,浅表皮肤真菌病的再感染率很高。一次治愈后,只要不注意预防(多数人难以办到),很快就会再感染,而酮康唑一类药并不能一服再服。此外,抗真菌药并未失效,只要坚持应用,用之得法,同样能取得满意疗效,而药价却低得多,也很少有副作用,用酮康唑类药不可自作主张,而应由医生决定,还应与外用药物结合治疗。

外用药有3类,传统制剂如水杨酸、安息香酸、间苯二酚、十一烯酸(锌)等。这些药可单用,更多则是与同类配成外用复方,以互相促进提高疗效,如水杨酸和苯甲酸配在基质中制成的复方制剂。外用抗真菌药,指的是内用抗真菌药配成外用制剂。如制霉素(或制霉菌素)有广谱抗真菌作用,是膜渗透性增强剂,念珠菌对本品最敏感,曲菌、毛发癣菌、隐球菌、表皮癣菌和小孢子菌亦对本品敏感。通常最小抑菌浓度为1.56—6.25mg/ml。对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也有抗菌活性,其作用机理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特异甾醇相结合、导致原生质膜破坏,由于细菌原生质膜上不含甾醇,故对细菌无效,局部外用有轻微刺激,每日1—2次,对本品过敏者忌用,软膏剂局部涂抹。克霉唑,用于皮肤黏膜真菌感染,少数患者用本品制剂可发生局部过敏及刺激症状,出现局部烧灼感,红斑刺感、起疱、脱皮、瘙痒、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应避免接触眼晴,外用将足量的1%—3%溶液或软膏、乳膏局部涂抹、覆盖在病损及其周围区域,每日2—3次。联苯苄唑,本品低浓度时可阻止细胞脂质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高浓度时使细胞膜结构及机能发生障碍而显示抗真菌作用,个别人可出现局部过敏症状,如瘙痒、灼热感、红斑,极少数人出现灼痛、脱皮等。外用浓度1%,涂布患处,每日2次,2—4周为一疗程。硝酸咪康唑,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固醇合成,影响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真菌生长,导致死亡。局部外用可引起皮疹、发红、水疱、烧灼感和其他皮肤刺激性反应。避免接触眼晴,摩擦部位宜用洗剂。倘用乳膏,涂少量后应擦匀,以免发生浸泡作用。外用,对体癣、股癣和足癣,宜用乳膏剂、洗剂,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至少4周。对皮肤念珠菌病,宜用乳膏剂早晚各1次。如果皮肤有糜烂面,应首先应用本品洗剂(不用霜剂),每日2次,连续2周。对甲癣,应用乳膏,早晚各1次,连续半年。特比萘芬,本品属烯丙胺结构的抗真菌药,皮肤应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刺激、红斑、烧灼感和干燥、皮疹、荨麻疹等,发生率约为2%,外用浓度1%,环酮胺为广谱抗皮肤浅表真菌和酵母菌、白色念珠菌药物,在4—8微克/毫升浓度时可抑制皮肤真菌和酵母菌生长。少数人有轻度瘙痒,烧灼感,个别患者发生接触性皮炎,治疗期间禁止用其他任何抗真菌药物外擦。本品不可用于眼部,不得内服,有过敏史者禁用,外用浓度1%,每日2次,涂擦于患处,用后轻搓数分钟,2周为一疗程。抗真菌药消炎药复方制剂,是把抗真菌药和激素类抗炎药加入基质(多为霜剂基质)配成外用复方。市场销售的皮康霜,复方酮康唑霜,复方康纳乐霜等都属此类,这些制剂既能消炎,又能抗真菌,可谓一举两得。若只有癣病无皮肤炎症,就不需用复方制剂。外用制剂大部分可自用,但要尽量选用新配的,才能保证必要的药物浓度,若癣病已发炎、感染、化脓就不易自己用药。体癣、股癣的简易疗法有很多,阿斯匹林3g,水杨酸3.5g,95%酒精加到100ml,治疗手足癣有效。冰醋酸100毫升加食醋1000克,放面盆内,每次浸泡患部20—30分钟,然后用干净水洗脚,1日1—2次,连续1周可治愈足癣。10%噻苯达唑霜对体癣、股癣、头癣有效,但不适用于足癣、甲癣。14—18%过氧乙酸溶液可治疗手足癣,30%亚硝酸钠溶液外用,可治浅表癣症。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