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ovcaovca首先在脑、乳腺、肺和卵巢肿瘤及其诱生细胞系中被发现。该基因是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且不同于053的肿瘤抑制基因。schuhz等采用等位基因缺失图谱和定点克隆的方法在人类染色体17p上鉴定出两个位于l。7p13.3的新基因ovcal和ovca2。no.hem印迹分析发现,正常卵巢表面上皮细胞有ovcal和ovca2的mr—na表达,而90%以上的卵巢肿瘤和肿瘤细胞系中mrna水平显著减少或检测不到。
7.ptenpten基因(ohosohateandtensionhomolo~delectedonchromsometen。.pten)于1997年被分离鉴定,又称为mmacl(mutatedinmulti-pieadvancedcancer1)和tepi(tgf.regulatedandepithelialcell.enrichedphosphatase)。盯en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3.3,由9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0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pten蛋白通过拮抗酪氨酸激酶等磷酸化酶活性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还可特异性地使ip3的第3位磷酸去磷酸化而间接抑制胰岛素诱导的磷酸肌醇-3激酶的活性,在细胞生长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pten基因异常存在于多种人类肿瘤,主要通过等位基因缺失、基因突变和甲基化方式失活,以基因突变多见(曾益新1999)。pten基因突变的形式有缺失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mrna剪接突变等。子宫内膜癌中.pten基因突变率最高,多发生在早期,可达30%~40%。卵巢癌中,内膜样癌高于粘液性和浆液性肿瘤。在一些错构瘤性遗传性肿瘤患者中几乎均存在pten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其中约80%同存在pten基因突变(carethers1998,marsh1998)。pyen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确切的作用机制以及信号通路仍在继续研究。〖5〗〖6〗
8.nm23nm23基因是1988年从7个转移潜能不同的鼠黑色素瘤细胞k—r735中分离得到的,该基因在低转移潜能细胞株中的表达强度比高转移潜能细胞株中高出10倍,因而很可能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基因有5种亚基,即nrn23h1、nm23h2、dr-rim23、nm23h4、nm23h5,其中对nm23hl和nm23142研究较多。nm23h1和nm23h2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q21,长8.5~’10kb。相隔4kb。nm23h基因编码区为533bp,产物为152个氨基酸组成的l7kd核内及胞浆蛋白,与二磷酸核苷激酶的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nm23h1和nm23h2基因产物有88%,的同源性,且分别与二磷酸核苷激酶的a链和b链的氨基酸序列一致。因此,nm23蛋白很可能通过与二磷酸核苷激酶相似的途径在调节细胞的信号传递、细胞分化和细胞运动等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rim23的作用并不依赖于二磷酸核苷激酶的活性,与转移潜能有关的是nm23/二磷酸核苷激酶的表达水平而不是二磷酸核苷激酶的活性(曾益新1999)。卵巢癌组织中,nm23hl和nm23h2表达水平明显相关。nm23hl表达率在肿瘤组织中为68%,其中淋巴结无转移者为70%,有转移者为44%。nm23h1表达阳性病例中ras基因低表达,egfr阳性率为44%,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率为69%,6年无病变进展生存率为50%。相反,nm23h1表达阴性病例中ra$基因高表达,egf’r阳性率为72%,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率为44%,6年无病变进展生存率为12%。可见nm23基因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另外,nm23等位基因缺失或突变是该基因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又一表现。低分化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中nm23基因的杂合性缺失率达40%~70%,转移灶中达88%。卵巢正常上皮和良性肿瘤中均有nm23表达,无等位基因缺失。并且早期病变、分化程度高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中nrn23的表达阳性率和强度均高于晚期癌、低分化、和有转移的肿瘤。nm23基因的突变主要有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然而卵巢癌中rim23的突变并不常见(russell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