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关于全球成人精子质量下降的报道来自丹麦。1992年,丹麦科学家卡尔森等人在综合了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61份研究报告后发现,从1940年到1990年,成年人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数量从1.13亿下降到6600万,精液量从3.40毫升下降到2.75毫升。与1940年相比,世界男子的精子密度下降了一半,平均每年下降1%。
接着,又有相似结论陆续发表。1994年,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者报道,从1977年到1994年,精子捐献者每毫升的精子数量平均下降了1000万。爱丁堡苏格兰生物生殖中心的研究发现,生于60年代后期的男性供精者,精子平均数较40年代的男性供精者少40%。法国巴黎精子银行的消息也不乐观,捐精者的平均精子数大约每年下降2%,从1973年到1992年,总共下降32%。
由于以人为研究对象有许多困难,尸检结果显得难能可贵。芬兰的研究人员通过30年尸检记录,发现精子数量逐年降低。日本科学家发现,30~50岁的日本男子平均1毫升的精液中有8400万个精子,而20岁上下的男子只有4600万个,几乎少了一半,这造成男性不孕症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