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男性生长发育到25岁即已定型,但是,这个阶段男性的精子却并没有达到高峰,体力、经历、社会经验都处于初级阶段,精子内所含的dna信息不够完善。因此,男性的精子并不是越年轻越好。
35岁后精子质量直线下降
美国科学家已发现,35岁是男性精子质量的一道分水岭。超过此年龄段的男人,精子出现基因变异的比率大大增加,该发现可能也正是35岁以上男性生育率直线下降的最佳解释。此前普遍的看法是,职业女性如过分专注于事业,很可能得牺牲当母亲的能力,因为女性卵子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减。
但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分子研究也表明,有意传后的职业男性同样也该担心年龄问题,超过35岁的男子育儿可能性将会降低。
这项研究由科学家纳伦德拉?辛格发起,研究组共对60名年龄在22岁到60岁之间的志愿者的精液进行了跟踪研究,这些男性均身体健康,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辛格发现,虽然不同年龄段男子的精子数量大致相当,但其基因质量却与年龄密切相关,而35岁则是一道关键分界线。对大龄男子精液进行的分子化验表明,其精子中dna双螺旋破损集中度相对高得多,出现基因损害的几率也更大,而且精子的免疫系统功能也较为低下,难以利用自我淘汰机制剔除有缺陷的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