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渍糜烂型又称间擦型,多伴手足多汗症。此型手癣少见,是足癣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趾间,尤其是第3~4、4~5趾间,逐渐累及全部趾间及趾屈侧,表现为趾间皮肤湿润而浸渍、发白松软,基底湿润潮红,抓破后露出鲜红的糜烂面,发出难闻的臭味,自觉奇痒难忍。可因搔抓而继发感染,局部化脓,或并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丹毒,足部红肿热痛,影响下肢活动,多并发癣菌疹。此型常因选用剂型不当,如选用软膏、酊剂而疗效不佳甚至加重病情,这在基层和自行购药者多见。此型治疗以湿敷为主,可选用1∶2000醋酸铅、3%硼酸溶液、0.1%利凡诺溶液、稀释10倍后的聚维酮碘溶液、藿香浸剂、土槿皮煎液,浸泡患处30分钟,每日2次。待浸渍糜烂干燥后改用抗真菌外用软膏、乳膏等涂抹患处,每日1~2次。继发感染后可选用0.1%庆大霉素或0.1%多黏菌素液湿敷。鳞屑角化型又称干性手足癣。好发于掌跖、足跟、趾缘及掌桡侧。此型的特征是无水疱及脓疱,无渗出及糜烂,皮疹主要表现为暗红色斑块,边界清楚,角化过度,粗糙无汗,在虎口或足跟部形成较深的皲裂,可伴疼痛出血。此型多见于秋冬寒冷干燥季节,一般不出现瘙痒,呈慢性经过,是最难治的一型。此型的治疗忌用刺激性剂型,如酊剂,可选用渗透性强、药物浓度高的角质剥脱剂,如10%水杨酸软膏、怀氏软膏厚涂,必要时外加塑料薄膜封包,每晚1次,使其角质软化剥脱,亦可选用新一代非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环吡酮胺软膏,该药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能有效穿透皮肤角质层,治疗角化鳞屑型手足癣疗效明显。
为彻底治愈手足癣,用药疗程应以4周左右为宜。另外手足癣若并发湿疹样变和细菌感染,可先按湿疹处理,同时应用抗生素,皮疹改善后再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