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妇科

子宫脱垂的针灸治疗

导读:现代用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的早期资料见于50年代后期,当时有关报道不少,南京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实验,还将此作为专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子宫脱垂的针灸治疗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1穴,配穴酌取2~3穴。维道、维宫、维胞之操作如下用26号6寸长芒针,令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屈起,快速进针,针尖沿腹股沟向耻骨联合方向透刺,深度在肌层与脂肪层之间。双侧同时进针,至得气后,进行捻转,捻转幅度和频率均由小到大,由慢渐快,强度则以病人可耐受为度,直运针至会阴部有抽动感,自觉子宫体徐徐上升。环上穴操作法嘱病人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倾,用26号7寸芒针,针尖朝子宫体方向直刺4~6寸左右,用雀啄式点刺手法进行提插,使产生触电式针感,向前阴或少腹部放射,直运针至脱出子宫有上提之感。在针刺本穴时不作捻转,每次只针1侧。上述穴位,针前均应排净尿,针时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均不留针,每日1次,穴位可交替轮换。余穴,百会穴平刺,针后加艾条薰灸15~20分钟。关元、曲骨直刺,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三阴交、阴陵泉针尖略朝向心方向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亦为每日1次。芒针法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子宫恢复原位,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劳动力。显效子宫体下降已不明显,自觉症状消失,劳累后尚觉有坠胀感。有效宫体较原上升,由ⅲ度转为ⅱ度或由ⅱ度转为ⅰ度,症状有所减轻。无效体征症状均无改善。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