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以上法治疗502例,痊愈342例(68.1%),显效71例(14.1%),有效55例(10.9%),无效34例(6.9%),总有效率为93.1%。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百会、气海、子宫、关元、大赫、三阴交、维道、曲骨、横骨。
配穴足三里、肾俞、太溪、脾俞。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4个,轮替使用,百会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取2个。子宫、维道、气海向耻骨联合方向呈45度角斜刺,关元、大赫、曲骨、横骨均直刺。腹部诸穴深度为1.5~2寸,得气后,以捻转补泻为主,当病人觉阴道或子宫有上提感时,即嘱其收小腹,深吸气,医者随即把运针之大拇指向前一推,以增强针感,促使子宫上提。下肢穴微向上刺,背部穴宜向脊椎方向刺,施以补法。百会穴用艾条作雀啄法薰灸15~20分钟。本法留针要求2~3小时,(背部穴不留针),病情轻,病程短者,留针1~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久留针者,一般治疗1~2次,如疗效不满意,可续治。
(三)疗效评价
共治165例,以上述标准评判,痊愈111例(67.2%),显效12例(7.2%),有效25例(15.8%),无效17例(9.8%),总有效率为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