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的内镜医师要熟悉所用器械和设备的性能,作为内镜医师的“武器”,手术器械和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是内镜手术能否顺利完成的保证。要有专人管理,清洗消毒,登记各个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时排查器械设备的工作隐患并修理。即使是电源插座之类的设备,都应被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中。杜绝一次性手术器械的重复使用现象,否则极易引起交叉感染,造成严重后果。针对腹腔镜手术器械易损耗的特点,我们的经验是在同一消毒盒里准备两把相同的常用手术器械,如分离钳、剪刀等。也可以对每一把器械单独进行环氧乙烷消毒。在手术过程中一旦某个器械损坏,可以立即更换而不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严格掌握内镜手术指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状态,排除手术禁忌证手术指征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内镜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因为手术的“微创性”而扩大手术指征属于过度医疗行为,应该坚决杜绝出于利益驱动、技术练习或炫耀的目的而放宽手术指征进行的内镜手术。要诚实认识自身医疗技术的欠缺和考虑患者医疗知识的局限性,正确选择手术指征。更要慎重对待目前因内镜技术本身发展的限制,而尚未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某些疾病的手术。否则会加大医疗风险,造成严重后果。内镜医师应该在充分评价自身技术水平和所需器械、设备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对于某些合并内外科疾患的患者,除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外,还要针对不同的合并症进行某些特殊检查。特殊体质及合并症的患者术前一定在相关科室会诊基础上,共同讨论手术方式。重视与麻醉医师的沟通,从术前用药到术中监护和术后管理,多听取麻醉医师意见。尤其是腹腔镜手术的co2气腹对机体呼吸、循环系统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等的影响是关注的重点。对于耐受能力降低的患者,要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过程,将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降至最低。
总之,手术质量是妇科内镜技术相关讨论中永恒的话题,是我们防范妇科内镜手术各类风险的关键所在。内镜医师综合素质提高、规范的医疗行为、强有力的外部保障和全员参与意识对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达到在医疗活动中安全、实用、平等、和谐的目标,妇科内镜医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