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标本溶血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除了常见的红细胞破坏外,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释放的某种成分亦可干扰或影响生化指标的测定。
溶血干扰的机理有三种(1)血细胞内高浓度物质逸出,使血清(浆)分析物浓度增加。不难理解如果血细胞中某一分析物浓度大大高于血清,则溶血无疑会导致血清中该成分浓度的增高。例如rbc内与血清某一成分的比值精氨酸1569。2/1、ldh139。9/1、醛缩酶135/1、ast38。3/1、丙酮酸激酶205/1、k+20/1、cr18/1、叶酸16。7/1ck15。5/1、zn2+10。7/1、等。(2)hb对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吸光度的干扰。溶血能引起可见光谱的短波长段(300-500nm)的吸光度明显增加,而影响测定结果。(3)某些细胞成分对化学反应的干扰。如血清ck动力学法测定中因rbc来源的腺苷酸激酶(ak)参与其指示反应而使ck结果假性增高。溶血可滞血清中ldh、acp、ck、alt等酶随溶血加重而升高。使alp、r-gt的活性随溶血加重而降低,但机理尚不清楚。溶血对酶以外的生化指标,除k+、bil最受干扰外,对tp、aib、ca2+、na+、cl-、fe2+、pi3+、tc、tg、hdl-c、cr、bun、glu、ua等无明显影响。溶血还可影响乙肝五项标志物测定,对elisa双位点一步法易产生假阳性,对竞争抑制法易产生假阴性,但对经典的两步法影响不大。标本溶血多是由于注射器不干燥、不清洁,抽血后未拔去针头直接注入试管内等原因造成。由于血液内某些化学物质在血清(浆)与红细胞内分布不同,有的差别很大,因此采集标本时应严防溶血。
三.标本送检
有些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血nh3、co2-cp、血气分析等,取血后应该在30分钟呢测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glu,取血后室温放置,由于糖酵解作用,每小时可降低6-11%,ck、bil、uro、ob均可因分解或失活而明显降低,而血清中的k+、cl-、pi3+、acp、nh3、nit等均可因细胞内外的转移代谢显著增高。有时对不同的测定方法干扰方向可能相反,如tg抽提法随放置时间结果偏低,而酶法则增高,前者因tg分解所致,后者是由于磷酸分解产生甘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