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药物的影响
药物进入人体内引起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是临床检验结果错误(非病理性异常值)的主要因素之一。药物本身或它的代谢产物,可以对化学测定的任何步骤产生干扰。干扰可以由于药物本身物理性质,如药物本身有颜色或能发出荧光,或由于药物的化学性质,如有强还原性、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及对酶的抑制作用等。药物也可以通过它的生理作用、药理及毒理作用改变生化参数。这类影响有的是治疗上需要的,但有的是不需要的,即通常所说的副作用。
任何试验都有其固定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条件。因药物的参与使反应和检测条件发生了改变,直接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先锋霉素类药物可使血cr比色测定时的最大吸收峰由505nm变为535nm而干扰cr的测定,且药物的量与cr的正误差呈正相关(药量越大误差越大)。vit—c对ast为正向干扰,对ck、ldh为负向干扰,且随vit—c浓度的增高干扰越大。止血敏可使血清tg显著降低。安乃近对血清ldh、pi、cr呈正向干扰,对tc、tg、glu、ua则呈负干扰。gascon研究认为,病人给予安乃近2h后血液中安乃近仍然干扰测定,因此建议在应用安乃近6h后采血测定。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由于肝酶的诱导合成增加,可使转氨酶、转肽酶及tg升高。近年来,利用氧化酶催化过氧化氢,以tinder生成反应检测体内多种代谢物质浓度的方法已有多种,如glu、tc、tg、hdl—c等。由于某些药物有较强的还原性,易于反应中过氧化氢起作用,降低红色醌亚胺生成致使测定结果偏低。如
(1)葡萄糖+h2o+o2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酸+h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