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抗原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银屑病以炎症和表应增生为特征,细菌超抗原诱导的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银屑病未受累皮肤移植到scid小鼠,真皮内反复注射细菌超抗原同时腹腔内注射超抗原刺激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结果小鼠出现的炎症反应具有银屑病皮损的特征如表皮增生,乳头状瘤,病灶出现icami表达和细胞外t细胞浸润并表达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这些发现证明超抗原具有激发银屑病样皮炎的潜力,并提供了研究淋巴细胞导向的模型。
为了研究超抗原作用下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在维持移植的银屑病皮损组织形态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中的作用,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刺激的源于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单次或重复注射到scid小鼠移植的全层银屑病皮损的皮下。5周后,重复注射seb-pbmcs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最明显.用seb-pbmcs和未刺激的pbmcs反复注射,小鼠真皮上部内皮细胞可表达e-选择蛋白(e-selectin)。而单次注射没有e-selectin表达。seb-pbmcs重复注射的小鼠可以检测到il-lp和ifn-r。提示持续的供给活化的pbmcs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持银屑病样结构。
治疗苏物的仿造银屑病皮肤异种移植时注射1,25二羟维生素d3,环抱菌素a或il-10以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环抱菌素a和il-10对银屑病皮肤异种移植表现的作用。同时验证用seb和il-2活化,然后用1,25二羟维生素d3或环抱菌素a预处理的自体淋巴细胞诱导银屑病皮损的作用。发现对移植的银屑病皮损注射1,25二羟维生素d3,或环抱菌素a都可导致银屑病临床和组织学积分一致的减少并向未受累银屑病皮肤蜕变,而il-10无此作用。银屑病未受累移植皮肤注射活化的免疫细胞后,可以使移植物向斑块型银屑病转化,表现为银色鳞屑、角化不全、延长的真皮乳头、棘层肥厚和真皮毛细血管反应。与此相反,活化的免疫细胞在注射前用1,25二羟维生素d3或环抱菌素a处理,移植皮肤的变化很小。表明活化的t细胞可能诱导银屑病,免疫调节药物可以抑制银屑病人免疫细胞的致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