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为了验证干细胞因子(scf,肥大细胞生长因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应报和血清中scf,发现银屑病皮损棘细胞层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弥漫着色,血清scf比正常对照高,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将患者分成瘙痒组和不瘙痒组,发现真皮乳头层肥大细胞数和血浆组织胺水平前者比后者高,但是血清sc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银屑病未受累皮肤移植到scid小鼠并注射scf,没能引起银屑病祥皮损,但肥大细胞增多,提示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scf弓l起银屑病真皮乳头层肥大细胞增多,并与银屑病的瘙痒有关,但不是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其他因素应需考虑。
hoogk证实单把cd4+cd45rb(hi)t细胞移植给scid小鼠,很少有小鼠发病。移植细胞后一天,再一起用lps和il-12或葡萄球菌肠毒素b刺激,可以大大地增加发病和增强皮损严重程度。更重要的是用这种方法诱导的反损表现出很多银屑病皮损的组织特点。皮肤浸润的cd4+t细胞主要是cd45rb(low)记忆/效应细胞,并有高度的thl表型倾向。为了检验致病性t细胞的发展是否有赖于自身产生的ifn-r,把ifn-r-/一和cd4+cd45rb(hi)t细胞转入t,bandnkcell缺陷的scld/beige小鼠,发现除棘层肥厚略有减弱外,银屑病的发生与转入ifn-r+/+t细胞scid’小鼠相似。在t细胞转入7天和35天,用抗il-12mah作用,可以终止银屑病的发展。皮损来源的ifn-r炎症细胞分泌大量的tnf-a,而抗il-12mab作用后的无tnf-a的产生。提示ifn-r-/-t细胞的炎症作用可能部分是由于tnf-a产生的,抗il-12mab的治疗作用可能是它能下调tnf-a和ifn-r。